稳定币,作为加密货币领域中价格相对稳定的一类,近年来发展迅猛,在全球支付、去中心化金融(DeFi)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。不过,由于其潜在风险,全球对稳定币的监管也在持续推进。
2025 年以来,美国在稳定币监管方面动作频频。当地时间 7 月 17 日,美国国会众议院以 308 票赞成、122 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《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》(简称《天才法案》)。该法案将为 “锚定” 美元的稳定币制定监管框架,要求稳定币以美元或美国短期国债等流动资产支持,发行商需每月披露稳定币储备明细,还必须遵守反洗钱法规。按路透社说法,加密货币主流化后可能影响美国债券市场,而此法案意味着发行商要购买更多美国政府短期债券。此前,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・贝森特就曾鼓励议员通过该法案,因为这可能刺激市场对美国政府债券的需求。据市场机构统计,法案获批后,稳定币市场规模有望在 2028 年前扩张至 2 万亿美元,目前稳定币市场规模在 2500 亿美元左右。
与此同时,中国香港在稳定币监管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。5 月 21 日,香港特区立法会正式三读通过《稳定币条例草案》,并于 5 月 30 日在宪报刊登《稳定币条例》,该条例于 8 月 1 日开始实施。《稳定币条例》将 “指明稳定币” 定义为锚定一种或多种官方货币以维持稳定价值的数字资产。在香港,三类活动须获取牌照:在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;在香港或香港以外发行港元稳定币;向香港公众积极推广其法币稳定币的发行。任何希望发行或经营 “指定稳定币” 的个人或实体,都要向香港金融管理局提出正式申请,资本实力、风险管理等都是重要衡量标准,如持牌人的股本至少要有 2500 万港元。持牌发行人必须保证储备资产优质、高流动性,且与流通的法币稳定币面额随时相等,持有人有权按面额赎回,发行人还需满足反洗钱、信息披露等监管要求 。
英国也在积极布局稳定币监管。5 月 27 日,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(FCA)发布针对稳定币发行、加密资产托管及相关企业财务稳健性的监管提案,为加密行业建立更明确的监管路径。
多地相继出台监管措施,填补了长期以来稳定币发行和流通的政策空白,为行业提供了清晰的监管框架。这有助于增强市场透明度,防范洗钱等金融风险和非法活动。不过,稳定币监管仍面临诸多挑战,如监管的一致性、技术架构的互操作性以及与传统金融的衔接等。随着全球监管的持续推进,稳定币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格局,在规范中探索更广阔的应用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