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TH 链(以太坊区块链)作为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网络,凭借智能合约功能孕育了海量代币,形成了涵盖支付、金融、游戏等多领域的丰富生态。这些代币基于以太坊的 ERC-20、ERC-721 等标准发行,依托以太坊的安全性与去中心化特性实现流通,共同构成了区块链世界最活跃的代币体系。
主流 ERC-20 代币是 ETH 链的核心组成部分。作为以太坊的原生代币,ETH 本身既是链上 gas 费的支付工具,也是生态内的价值储备资产,市值常年稳居全球加密货币第二。稳定币在 ETH 链上占据重要地位,USDT(泰达币)、USDC(美元 Coin)等通过锚定法币维持价格稳定,成为加密货币交易的 “中转站”,每日交易量占 ETH 链总交易量的 40% 以上。此外,跨链代币如 BTC(通过 WBTC 等封装形式在 ETH 链流通)、DOT、ADA 等,借助以太坊的高流动性拓展应用场景,让用户无需切换公链即可参与多币种交易。
DeFi(去中心化金融)代币是 ETH 链生态的创新主力。Uniswap 的 UNI、SushiSwap 的 SUSHI 等去中心化交易所代币,不仅用于平台治理投票,还能通过流动性挖矿为用户带来收益,其中 UNI 曾在上线首日发放价值超 20 亿美元的空投,引发行业震动。借贷协议代币如 Aave 的 AAVE、Compound 的 COMP,将传统金融的借贷功能搬到链上,持币者可参与利率调整、资产列表更新等核心决策,这类代币的价值与平台锁仓资产规模(TVL)深度绑定,AAVE 背后的 Aave 协议 TVL 最高时突破 150 亿美元。
NFT 与元宇宙代币为 ETH 链注入了更多娱乐与社交属性。ERC-721 标准下的 NFT 代币如 BAYC(无聊猿游艇俱乐部)、Azuki 等,通过独特的数字艺术形态成为潮流符号,单枚 NFT 成交价常达数百万美元。元宇宙项目代币如 Decentraland 的 MANA、The Sandbox 的 SAND,作为虚拟世界的 “土地凭证” 和流通货币,支持用户在链上购买虚拟地产、举办数字活动,MANA 曾因元宇宙概念热潮在 2021 年上涨超 100 倍。
此外,ETH 链上还有大量基础设施与工具类代币。链上数据查询平台 The Graph 的 GRT,为开发者提供高效的数据索引服务;Layer2 扩容方案代币如 MATIC(Polygon)、ARB(Arbitrum),通过提升交易效率缓解以太坊拥堵问题,其中 MATIC 的市值已跻身加密货币前 10。这些代币虽不直接面向普通用户,却为 ETH 链的生态运转提供了关键支撑。
ETH 链上的代币种类已超百万,上述仅为典型代表。它们依托以太坊的技术底座相互联动,形成了 “交易 - 金融 - 应用” 的闭环生态。对于用户而言,了解不同代币的功能定位与应用场景,既是参与 ETH 链生态的基础,也是规避投资风险的前提 —— 毕竟在海量代币中,既有像 ETH、USDC 这样的稳健标的,也存在不少缺乏实际价值的 “空气币”,需结合项目白皮书、团队背景和市场数据综合判断。